当前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党建引领 > 党史学习教育

“百年党史天天读、百年征程天天讲”主题党课微党课第二十八讲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
浏览:1661次
最后更新:2021-05-07

国务院“大管家”

 

       1952年9月,习仲勋从西北局调往中央工作,先后担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政务院秘书长、国务院秘书长、国务院副总理等职务。他在国务院工作长达10年,兢兢业业,受到周恩来总理的高度称赞,被誉为国务院的大管家。
       为迎接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国家计划在首都建设十大建筑,筹建部门曾经计划建造国务院办公大楼,周总理征求习仲勋同志意见,习仲勋同志说把现有地方拾掇一下就可以办公了,不一定要盖办公大楼。周总理很赞成他的意见,并明确表示在他担任总理期间绝对不盖办公大楼。在领导干部生活服务方面,习仲勋同志强调要坚持“政治第一、物质第二”的方针。他要求在公务接待活动中要勤俭节约、反对浪费,制定统一的管理办法。1961年,他主持制定了《国务院关于对内招待工作的规定》。
       习仲勋同志在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和秘书长期间,主动要求从西花厅搬到工字厅,和几位副秘书长挤到一处办公,宁愿自己的办公条件差些,多跑些路,也不想影响周总理工作和休息。他对工作条件从不讲究,要求一律从简。他的办公室包括家具都很陈旧,有的已经破损,但仍坚持使用,不让维修和更新。他不但自己以身作则,生活崇尚简单、朴素、节俭,而且严格要求家属子女,不搞特殊化。
       据《习仲勋传》记载,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了15年赶上和超过英国的目标,“大跃进”运动开始。当时,人们只看到运动轰轰烈烈的一面,还没认识到其中出现的问题。为了解真实情况,当年8月,周恩来指示习仲勋带领考察组到西北地区看看情况究竟如何。
       在陕西礼泉县烽火公社,习仲勋见到一块小麦“丰产田”上满是小土堆,好奇地问:“这是干什么?”当地负责人回答,这是根据北京一位科学家的“发明”,实施一种新的农作物栽培方法,能够增大土地接受阳光照射的面积,从而提高产量。习仲勋怀疑地蹲在地上,用手扒开土堆,只见禾苗的根系非常纤弱,便说:“你们看这土堆的表面似乎扩大了面积,但底下的根仍然只集中在一小块,有了阳光,而土壤和肥料有限,怎能增产?”
       到达兰州后,习仲勋又了解到一个“引洮上山”的项目,要把洮河水从陇南山区引到陇东黄土高原,全程1000多公里,目的是变旱地为水浇地,还要利用落差发电,更要在山上行船,使其成为超过巴拿马运河和苏伊士运河的山上运河。工地上,数万名精壮农民用镢头挖土,身背肩挑,独轮小车来来往往,生产方式极为原始。而大批劳力集中到工程上,对农事造成极大影响。当年甘肃丰产,但没人去收割,丰产却难以丰收,损失极为严重,却还谎报增产粮食30亿斤。看到这些情况,习仲勋痛心地对时任甘肃省委第一书记张仲良说:“这样搞法不行呀!将来老百姓是要吃亏的!”
       在其他几个省份,习仲勋也发现了违背科学、违背经济规律的问题。回到北京后,习仲勋把了解到的情况如实向中央一些领导汇报,也表明了自己的看法。
       反对不切实际的做法、反对铺张浪费是习仲勋在工作中秉承的一贯原则。1961年4月,习仲勋到河南长葛县调查。长葛在“大跃进”中出了名,受到毛泽东的表扬,前任县委书记滋长了骄傲情绪,脑袋发热,铺摊子、摆阔气。在县城搬迁过程中,新县城仿照北京长安街设计,有一座像人民大会堂那样的礼堂,县委大楼、邮电大楼、武装部大楼等分列在宽阔的马路两旁,占用了大量农田。为了建设新县城,还强迫农民拆迁,甚至动用民兵武装强制推行。习仲勋直言不讳地批评道:“像这样大兴土木,新建一套,大可不必,不搞只有好处。难道旧县城里还住不了县级机关?你们花这么多钱,占这么多地,修那么多房子,有什么好处呢?脑子里没有群众利益,只有个人利益,这样的党员就不够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