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党建引领 > 党史学习教育

“百年党史天天读、百年征程天天讲”主题党课微党课第二十一讲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
浏览:2030次
最后更新:2021-04-20

少年“习司令”

 

       在陕西关中平原与陕北高原衔接地带、八百里秦川中部,有一座被誉为“关中名邑”的古老县城——富平。名字取“富庶太平”之意。据富平《古县志》记载,在它2400余年悠久的历史中,古有统一六国的秦国大将王翦、王贲父子,近有杰出革命家习仲勋。县城西南10余公里外,有一处名为淡村乡中和村习家庄的地方。1913年10月15日,习仲勋就出生在庄上一所农舍里。
       据《习仲勋传》记载,习仲勋的童年时代,家中虽是粗茶淡饭,但那时他的祖母健在,叔叔住的地方也不远,十几口人的大家庭其乐融融。父亲习宗德为人“宽厚而又性格刚直”,信奉“严是爱,宠是害”的教子格言。母亲生性贤良,勤劳朴实。在严父慈母的教导下,身为长子的习仲勋养成了忠厚、友善、勤劳、忍让、负重的品德。
       1922年春节过后,9岁的习仲勋到附近的都村小学上学。他喜欢国语课,把《三字经》、《百家姓》背得滚瓜烂熟,作文经常被当做范文贴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放学后,习仲勋喜欢组织小伙伴们在附近的村庄里玩“作战”游戏,他机智勇敢,指挥有方,总能率先攻入“敌阵”。时间一长,小伙伴们干脆叫他“习司令”。
       1926年春天,成绩优异的习仲勋进入渭北地区最有名的立诚公学高小部。这是一所具有浓厚民主进步色彩的学校,也是渭北地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中心地点之一。习仲勋在这里开始了人生的新起点。他不到13岁就加入共青团,经常接受党团组织的指派,拿着用黑麻纸写的传单,插上鸡毛,送到农民手中,以鸡毛信的形式进行串连,号召农民抗粮抗捐,一时引起强烈反响。此后,由于国民党盯上了立诚公学,习仲勋等人转学到富平县立第一高等小学。
       1927年底,习仲勋考入陕西省立第三师范学习,并且继续参加学生活动,经常书写标语,散发传单。地方当局派了一名反动骨干魏海到学校担任训育主任,加强对学生的监视。1928年3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逝世3周年纪念日,魏海宣布学校要开展纪念活动,进步师生决定不参加反动派组织的活动,以示抗议。魏海质问其中一名进步学生:“为什么不参加?”学生答:“是大多数同学的意见。”魏海又问:“都是谁?”毫无政治经验的学生说出了包括习仲勋在内的9名共青团员的名字,魏海立刻把这些名字记在纸上。
       第二天,地方当局包围了学校,逮捕了魏海名单上的9名共青团员。在监狱里,习仲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随后,地方当局对习仲勋等人进行了4个月的审讯,没能挖出任何消息,只好放人。
       习仲勋虽然获释了,但父亲习宗德在他入狱时因思儿心切,积郁成疾,于1928年底去世。不久,习仲勋的母亲、叔母相继过世,叔叔也身染重病,卧床不起。家庭的重担压到了习仲勋肩上。他要照顾病重的叔叔和几个年幼的弟弟妹妹。而且,他还有一桩更急切的心事——出狱后,和党组织失去了联系,以后的路怎么走?他陷入迷惘之中。直到1930年,叔叔逐渐康复,开始操持家务,才卸下习仲勋肩头的重担。同时,与富平相邻的三原县武字区传来中共组织开展“筹赈”的消息,习仲勋马上设法和中共武字区委取得联系,开始在乡间的青年伙伴中进行串连和宣传工作。此时,他萌生了离家投身革命的想法。
       1930年2月的一天,习仲勋早早出了家门,又忍不住转身回望自家的草屋茅舍,心里充满了内疚:他没有告诉叔叔自己要走,他怕叔叔禁不起这个意外,旧病复发。但新的革命任务在等着他,16岁的习仲勋毅然挥泪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