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党建引领 > 党史学习教育

“百年党史天天读、百年征程天天讲”主题党课微党课第十九讲

作者:赵斌
来源:本站
浏览:1718次
最后更新:2021-04-20

刘伯垂的历史地位和贡献

 

       随着对刘伯垂研究的深入,他的历史地位和贡献逐渐清晰与凸显,对这个人物的历史功绩的评价也逐渐趋于客观公正。至于是否“在白色恐怖中逐步脱党”,有待党史研究者作进一步的考证。但这并不影响对这个人物的历史地位和贡献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
       (一)他是中国第一批具有社会主义理想和共产主义信仰的觉悟者、革命者,是中国最早的一批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者
       刘伯垂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58名成员之一,是湖北地区第一个党员。他投身革命,不是迫于生计,也不是为小我而奋斗,而是怀揣着用马克思主义来“改造中国和世界”的理想,参加到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队伍中来。他创办《惟民》周刊与毛泽东创办《湘江评论》为同一时期,又同为宣传马克思主义,倡导学习俄国十月革命经验、以民众力量改造社会之思想。共产党武汉支部成立后,主办的支部机关刊物《武汉星期评论》,是当时国内传播马克思主义、介绍俄国十月革命的重要刊物。他是该刊的主要撰稿人之一。他翻译了《无产阶级论》一书。他还坚持利用报纸开展斗争,“当北伐军占领武昌之后,董必武将《楚光日报》移交给汉口特别市党部刘伯垂负责经办。这份报纸一直出版到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公开叛变革命,才被迫停刊。一共出刊四百多期。它实际上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最早出刊的报纸之一,在党的革命斗争史和革命报纸史上,都占有光荣的一页”。
       (二)他是中国共产党在湖北的早期地方组织的重要创建人之一
       刘伯垂是我们党在湖北的第一个组织——共产党武汉支部的重要创建人之一,是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郑凯卿等人的入党介绍人,为湖北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为第二年中共“一大”的胜利召开和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发挥了重要作用。到中共“一大”召开前,湖北共产党员已有10名,人数位列全国第二位。参加中共“一大”的13名代表中,湖北有3名。中共党史出版社2013年12月出版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及其成员研究》称,刘伯垂是“播撒共产主义火种到武汉”的人;湖北党史研究者则称刘伯垂是“传播‘火种’到湖北的第一人”;《董必武传》记载:“武汉的建党工作异常顺利,陈独秀、李汉俊很满意”。
       (三)他是推动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积极参与者
       从1923年6月中共“三大”提出同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到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公开叛变革命后辞去所任国民党内一切职务,整整四年时间里,刘伯垂与董必武、项英、林伯渠等人先后筹建了国民党汉口特别市党部、国民党湖北省党部和国民党汉口执行部。此间,还承担了国民党中央秘书处书记长的职务,圆满完成了我党提出的帮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并“为之创设”的任务,有力地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蓬勃发展;同时也为中共党组织的发展壮大创造了重要契机。他先后两次受中共的派遣,参加国民党“一大”和“二大”,会上代表中共立场,申明中共主张,维护革命统一战线,同“西山会议派”进行了坚决斗争。国民革命军进入汉口特别市后,组建湖北政务委员会,刘伯垂为委员,他利用自已的双重身份,为国民革命军继续挥师北伐做了大量工作。
       (四)他是法律和民权思想的积极倡导者、实践者
       被周恩来誉为“党的百科全书”的黄慕兰在其自传中有十多处提到刘伯垂,称“刘伯垂是党内著名的政法专家”。刘伯垂从少年时代开始,就喜欢研习律法,关注社会民生;青年时代,怀揣法律救国的梦想去日本学法科,希望自已将来以法律为武器,报效国家,救济人民;国民革命时期,先后在南京临时政府法制院、广东护法军政府司法部、湖北省司法厅、湖北省人民审判委员会等岗位任职。他主张尊崇法律,伸张正义,提倡公平公正,依法办事。为了同帝国主义斗争,支持武汉人民收回英租界,参与组织制定了《汉口第三特别行政区市政局条例》,成为中国革命史和法制史上最早制定的特别行政区管理法规。他还参与制定了《湖北省惩治土豪劣绅暂行条例》,主持起草了《省民会组织法》等。
       (五)他是“不应被遗忘的历史人物”
       刘伯垂的名字,意在“作为表率者可被流传”。现在公开的关于刘伯垂的史料,大都是三十多年前湖北省市党史办征集、廖惠民和罗来文等党史工作者的研究成果。罗来文上世纪八十年代耗时四年寻找有关刘伯垂的史料,“最终只有几张纸的故人回忆”,另一位党史研究者廖惠民称刘伯垂是“被遗忘的建党功臣”。
       廖惠民是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的研究员。当年《新京报》记者周亦楣采访廖惠民时,他已是82岁的老者,但仍不肯丢弃当年因种种原因没有发表的手稿和资料,他觉得总有一天会有人记起刘伯垂,这些东西或许用得上。“就算没人记起,至少(手稿资料)我这里存着”。去年夏天,鄂州的研究者去寻访探望廖老时,躺在病榻上的老人很激动,他庆幸自已活着的时候,有人记起刘伯垂。他对来访者说:“你们把我的资料都搬去接着研究”。同年8月,92岁的廖老辞世。
       好在历史并没有遗忘这位革命先驱。2004年,鄂州市华容区政府和当地群众共同筹资兴建刘伯垂纪念馆,并将刘伯垂墓从刘氏祖茔迁建于纪念馆东北侧,墓碑上镌刻着“革命先驱刘伯垂墓”八个金色大字。刘伯垂纪念馆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家乡人民一直传颂着这位革命先驱的故事。每逢清明节,人们自发地为他扫墓,追思这位革命先贤。刘伯垂自从投身民主革命以来,一直马不停蹄地走在革命队伍的前列,经历了许多重大历史事变的考验,做了大量有益于党和人民的工作,称其为“民主革命家”,可谓实至名归。这个百年故事,被当代青年人传颂,不仅体现了这位历史人物的精神价值,同时也证明:人民对每一位历史贡献者是不会遗忘的。

 

       (本讲作者系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湖北省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长,北京经济管理研究培训中心党史学习教育研究所研究员,长保信用增进股份有限公司党建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