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如何将挑战转化为机遇?当下,中国老龄人口全球第一、经济总量全球第二,中国发展银发经济将给全球经济社会带来哪些深远影响?
11月5日至10日,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办,银发经济主题论坛成为会期最热门论坛之一。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部、联合国人口基金主办的第七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共享银发经济:老龄化社会的新机遇”主题论坛,吸引300余名中外嘉宾参会,全场座无虚席。
图:第七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银发经济论坛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健康养老关系全球民生福祉。当全球老龄化已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发展银发经济就成为日本、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今年,中国政府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引发广泛关注。
专家预测,中国银发经济规模2020年达5.4万亿元,年增长率为25.6%。2035年将达到19.1万亿元,2050年将达到49.9万亿元。中国开放合作与创新发展银发经济将为全球提供哪些新机遇?中国如何开发全球最大的银发人口红利?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电子商务市场,怎么发展银发电商?围绕上述问题,与会专家展开详尽报告。
图:张平视频发言
发展银发经济是实现全球共赢的必然选择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张平通过视频讲话指出,发展银发经济是全球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宝贵经验和可行路径,银发经济也将成为中国扩大内需、开放合作、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
中国发展银发经济与全球应对人口老龄化之间有什么关系?张平提出三点看法。首先,发展银发经济是中国基于国情的必然选择。在全球经济复苏调整、新旧动能加速转换阶段,中国发展满足中老年群体多层次、多样化需求的银发经济产业,条件已日臻成熟,全面构建与人口结构相适应的银发经济产业体系,也是加快培育新动能、稳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其次,发展银发经济是统筹当期与未来、统筹经济与民生的必然选择。发展银发经济是促进民生事业与养老产业协调发展的新动能,能满足人民群众“衣食住行用、康养文旅服”等产品和服务需求,让亿万家庭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银发经济兼具民生属性和经济属性,是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共同发挥作用的重要领域,能够成为有力有效助力宏观经济的综合支撑。
第三,发展银发经济是实现全球共赢的必然选择。欧洲、北美以及亚洲近邻日本、韩国等较早进入老龄化阶段的国家,不断探索满足老年人需求,将老龄化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动力的解决方案,无一例外地选择将发展银发经济作为应对老龄化的重要路径。“在面对人类共同的重大议题时,世界各国有必要凝心聚力,在银发经济合作中增进国民福祉、实现互利共赢。”张平说。
图:刘明
中国将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老龄产业国家
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司长刘明在代表主办方致辞中表示,“银发浪潮”正深度地影响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各国面对老龄化带来的挑战,关键在于能否顺势而为、积极应对,将挑战转化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新动力。
2023年,全球60岁以上老年人口11.5亿,预计2050年将达到21亿。2023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2.97亿,预计2050年将达到近5亿。刘明引用数据表示,老龄化将会伴随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全过程。
刘明介绍,近年来,中国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尊老敬老爱老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环节;将发展银发经济作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方向,致力于解决老年人的急难愁盼问题,更好满足居家养老、就医用药、康养照护等民生需要,让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同时,加快培育潜力产业,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持续优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增强银发产业发展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面对全球老龄化的挑战和发展银发经济的新机遇,刘明提出三点建议。一是打造开放包容的发展环境,更好发挥政府、国际组织、民间等各渠道作用,加强对话交流,凝聚更大合力。二是巩固互利共赢的合作纽带,立足老年人需求和全生命周期准备,支持企业开展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和重大项目合作,以好产品、好服务,增进各国老年人福祉。三是坚持创新驱动的发展路径,把创新作为发展银发经济的强大动力和战略支撑,支持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可穿戴设备等科技向养老领域延伸,全面提升产业能级,进一步深化国际合作,释放更多创新活力。
图:唐文弘
中国消费趋势将从商品消费转向服务消费
商务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唐文弘重点介绍银发消费新趋势,预测发展银发经济将有助于拉动国内消费、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从全球典型国家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情况看,人均GDP达到1.5万美元后,消费结构会发生变化——以商品消费为主,转向以服务消费为主的变化。唐文弘表示,2023年,中国人均GDP约为1.2万美元,正处于消费结构转型阶段,建议社会各界尤其是地方政府和企业要特别关注服务型消费趋势。
唐文弘介绍,为支持银发经济发展,促进养老服务消费,商务部牵头起草并推动印发《国务院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对发展养老消费、家政消费、健康消费作出总体部署。同时推动扩大养老服务领域对外开放,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修订《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鼓励更多外资投向银发经济。
关于未来如何进一步支持银发经济发展,唐文弘分享商务部四点工作方向。一是加快建立服务消费政策体系。会同相关部门构建服务消费“1+N”政策措施体系,落实促进养老服务消费有关政策,形成服务消费政策的组合拳。
二是积极推进家政服务提质扩容。开展“生活服务招聘季”活动,扩大家政服务人才供给;开展家政服务员技能升级行动,提升家政服务质量;推动家政服务放心消费,提供优质的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等服务。
三是促进健康养老产业供需对接。支持进博会以需求为导向,持续办好“健康养老专区”,促进康养领域交流合作。“据统计,前六届进博会养老康复及辅助产品预计成交额累计达3.48亿美元。”
四是扩大银发经济双向投资合作。推动将更多养老、银发经济相关领域纳入《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加强银发经济跨区域国际性合作。积极推进与有关国家的自贸协定谈判,实现更高水平双向开放。
图:皮奥·史密斯(Pio Smith)
发展照护经济是老龄化社会的独特机遇
联合国人口基金亚太区域主任皮奥·史密斯(Pio Smith)从亚太地区和全球视野分析银发经济。他引用最近研究成果表示,国家发展银发经济,能够促进国民生产总值增长。
全球范围内,60岁以上人口数如今已超过5岁以下儿童的人口数,到2050年,60岁以上的人口数将超过15岁以下的人口数。全球共同面临着老龄化、少子化的人口趋势。皮奥指出,随着家庭人口规模缩小,老龄人口比例上升,人们对照护服务需求不断增加,但服务供给仍然不足,这些都给照护经济带来了独特机遇。
皮奥以投资护理行业的最新研究成果举例,如果将国家GDP的2%投资于护理行业会产生可观回报,使女性就业率提高3.3%至8.2%,男性就业率提高1.4%至4.0%。“投资照护经济,对于充分利用银发红利和促进性别平等至关重要。”
“老年人不是社会的负担,他们是智慧、经验和创新的源泉。”皮奥认为中国政府推出的延迟退休政策是创新典型,能够帮助老年人发挥自身价值,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他建议,重新定义老年人,充分发挥老年人的潜力和释放银发人口红利。“确保老年人能维持有尊严的生活、获得基本的服务,并持续参与社会的各个领域(包括劳动力市场)。”
图: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Christopher A. Pissarides)
中国可将制造业、农业劳动力转向银发服务业
老龄化、少子化的趋势能否改变?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201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Christopher A. Pissarides)指出,老龄化是健康水平提升使人均寿命更长和生育率持续下降共同作用的结果。“一般生育率要达到2.1,目前许多国家低于2.1,比如美国是1.6、欧洲是1.4、中国是1左右。”
克里斯托弗直言,当前,激励人们生育是难以完成的奇迹,这是一个长期目标或长期解决方案,也是最难的解决方案。当下更可行是从三方面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不足:一是增加劳动力,加入女性和65岁以上老年人等非传统就业人群;二是提升生产效率,从人口红利转换为人才红利;三是引入自动化工具,让机器人或人工智能代替人类工作。
在增加老龄群体劳动参与率方面,克里斯托弗也注意到中国政府出台的延迟退休政策。他认为,这是非常正确的决策。目前,中国人退休年龄全球偏低,延迟退休后仍低于其他国家的退休年龄。“中国男性劳动参与率50至60岁年龄段是65%,美国是80%;中国女性劳动参与率56至60岁年龄段是28%,而美国是70%。”他建议,要激励更多有意愿的老年人参与工作。
克里斯托弗指出,中国重塑人口结构同时要推动产业升级转型,比如通过机械化方式代替传统制造业、农业的劳动力。“现在,中国农业占用20%劳动力,这个比例必须要下降。西方国家雇佣2%劳动力进入农业,通过机械化生产就能满足整个国家农业产品需求;中国制造业占用30%劳动力,德国占19%,美国占10%,中国制造业的劳动力比率未来可能会下降至15%或20%。”他建议制造业、农业劳动人口可转向银发经济行业,进入到服务行业。
与此同时,克里斯托弗也认为中国消费趋势应从商品型消费转向服务型消费。当前,中国服务业占比50%左右,而高收入国家服务业占比75%。在他看来,中国发展银发经济必须提升消费体量。“中国需要更大的服务产业、更多的服务行业就业,更多的国内消费。中国人消费太少,储蓄太多,必须让消费率从37%比例增长到60%至70%。”
图:蔡昉
中国发展银发经济将开启三大“机会窗口”
中国社科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蔡昉坦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以后,养老保障还不够充分,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确实偏低。中国退休老年人多是婴儿潮一代,有钱也有资产,但不爱消费。“中国消费率37%,和任何国家相同发展阶段比较都是最低。因此,我们要回归消费常态,至少回归到发展阶段应该有的消费水平上。”
蔡昉回顾中国老龄化进程表示,1982年是中国最好的人口红利期,从1992年开始生育率就低于2.1。2021年中国老龄化率达到14.2%,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而2035年预计老龄化率超过21%。联合国报告预测,2050年全球老龄化率将上升至16%。中国按人均GDP是世界平均水平,但老龄化程度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蔡昉指出,未来中国在公共政策领域应对老龄化、发展银发经济存在三个“机会窗口”。一是按照当前的生产要素和供给,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显著高于类似阶段的经济体。这个增长率,从现在到2035年都呈现较高态势。2035年,中国要争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均GDP从现在的1.2万美元提升至2.3万美元。“要让老年人放心变成正常的消费群体,才能支持未来中国的消费增长。”
二是中国正处于公共品边界大幅拓展的时期。全球民生福祉主要是两类,工资、家庭收入等私人品和良好环境、养老保障、失业保险、优质教育等公共品(公共服务)。随着人均GDP提高,政府社会性支出占GDP的比重也会相应提高,政府和社会有能力也愿意提供更多公共品。“这是各国现代化发展的共同特征,中国正处于显著提高公共品供给的发展阶段,未来十年也是政府社会性支出大幅度提升期。”
三是人口结构变化具有削峰填谷的效应。当前,中国人口趋势也是老龄化、少子化并存,老年抚养比提高,少年抚养比下降,总人口抚养比因此降低。“在政策实施过程中,要主动采取整合公共资源的做法。少子化导致义务教育阶段儿童大幅度减少,可把义务教育拓至更早阶段,让更多留守儿童和贫困山区的孩子接受教育;同时,将更多资源支援老年产业和老年事业。”
蔡昉强调,公共政策领域需要关注以上三个窗口,尽管不是银发经济的直接发展举措,但却可能为银发经济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发展银发电商是全球电商市场的新蓝海
本次论坛,同时发布两份报告,总结中国城市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举措和预测银发经济发展新趋势。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张宇贤发布《中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城市能力指数报告(2024)》,从 “政策措施支持度”“财富储备充足度”“服务体系完善度”“社会环境友好度”“银发经济成长度”五个维度,系统评估各城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能力。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张威发布《银发电商——银发经济发展的新探索》,分享发展银发电商的六大观点和七大趋势。她给出银发电商定义——为顺应老龄化社会的发展需求,以银发人群为目标用户,以电商平台为载体和渠道,牵引上游制造厂商及服务商,链接医院、养老机构、社区等多方资源,向银发人群提供或推动开发、设计、制造更丰富多元的适老化产品和服务,以及老年人参与电商经济活动的全部电商产业生态。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数据显示,中国60岁以上网民占比从2017年的5.2%增长到2022年的14.3%。张威表示,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市场,在银发经济发展中具有独特作用和引领作用。随着全球数字化转型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银发电商在直播、跨境、生活、文娱、出行、即时零售等多元业态下将快速成长。她预测,未来银发电商将拉动消费、投资、外贸的增长,是促进电子商务升级发展,开拓经济增长的新蓝海,探索解决老龄化问题的中国特色新模式。
图:银发经济主题论坛现场
本次会议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副司长孙志诚主持,会议特别邀请地方政府、行业组织、央企国企、民营企业代表,分享各自所在领域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银发经济方面的实践经验。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陈石燕,日本贸易振兴机构东北亚地区首席代表小野寺修,德中卫生组织副主席马库斯·菲木(Markus Fehr),中国农业银行副行长徐瀚,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总裁赵永刚,九如集团创始人、董事长谈义良,中国老龄协会副会长吕晓莉等代表发言。(记者 李贤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