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标题很宏大,但是这一次我不准备用宏达叙事来表达,这一次我选取的角度是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是最近比较火的一个名词,但是可能很多人未必对其中的内涵很清楚,这里简单谈谈我的认识。
过去我国经济动能主要靠城市化,靠基建铁公机,靠房地产狂飙猛进。
目前城市化基本见顶,基建投入也开始见到拐点,房地产也在走下坡路,也就是过去传统的经济动能在下行。
因为这个原因,很多人对中国未来很悲观,认为中国会步日本后尘,会失去三十年。
其实嘛,在几年之前国家就已经有意识在培育新的经济动能,这个新的经济动能就是新质生产力。
何为新质生产力?
我的理解是两个层面。
一个是科技与数字化对传统产业赋能改造,让传统产业提档升级,大幅度提高劳动效率;
一个就是科技创新并且结合市场需求所催生的新兴产业。
目前,这个新质生产力已经有了逐渐替代传统经济动能的趋势,成为带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新动能。
给大家一组数据对比。
我们以2018年为基点,这一年房地产在我们GDP占比是24%,而高科技产业占比是11%。
最近几年,虽然房地产在GDP占比下降很快,但是高科技产业在GDP占比增长更快。
预期到2026年,我们高科技产业在GDP占比会达到19%,再加上电动车、电池、太阳能面板这新三样,合计占比会达到23%。
同样在2026年预期房地产在GDP占比会下降到16%左右,房地产在GDP占比下降8%,而高科技产业占比却增长12%。
这个高科技产业对应的就是新质生产力中的新兴产业。
但是有一个问题,新质生产力主要集中在第一、第二产业(农业与制造业),我们普通人直接能感知的经济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这就导致同样的宏观数据对于不同的人群具有较大的温差。
很多感觉几年经济比去年还要困难,但是我们上半年宏观GDP却保持5%的增长。
这就是目前我们目前面临的问题。
如果你不直接接触到新质生产力关联的行业与产业,大部分人群对未来前景是比较悲观的。
基于上述原因,国家层面由中央网信办牵头,组织互联网上比较有影响力的自媒体,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高质量中国行活动。
希望通过自媒体深入观察新质生产力关联的行业与产业,向普通民众去传播新质生产力的详细的信息,让普通民众重塑对中国经济未来的信心。
很荣幸,我也受邀参与本次高质量中国行活动,我参与的是川渝行,由于行程原因,我自己主要跑的是重庆的点。
1 重庆直辖
重庆虽然是内陆城市,但是如果仔细剖析却能发现一些很有意思的东西,某种层面上重庆甚至可以看做是一个微缩版的中国。
为什么这么说呢?
这个就要从重庆直辖说起。
重庆直辖是多方复杂博弈的结果。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国家要搞三峡工程,其中面临最大最头痛的问题就是怎么安置三峡工程造成的百万级别的移民。
最初是准备成立一个三峡省,以重庆大部分地区为主,再把湖北宜昌地区划过来,实际上中央的规划是准备用重庆+宜昌两个地区的财力来安置三峡移民。
但是这个方案湖北抵触情绪很大,为了安抚湖北方面,又不得不同意湖北的诉求,也就是将恩施比较富裕的巴东县划给湖北,恩施其他地区给三峡省。
这就导致恩施州其他部分变成一块飞地,行政区划十分怪异。
国家权衡再三,还是放弃了三峡省的规划,让重庆以一市之力将三峡移民的包袱全部扛下来,这就是重庆成为西部唯一一个直辖市的原因。
因为承担的责任太重,所以必须给与重庆很高的政治地位,当然这个极高的政治地位也是有含金量的。
97年重庆直辖的时候,简直就是改开开始时的中国缩影,有很多基本因素两者都高度相似。
——政治地位很高,重庆是直辖市,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工业底子全面并且比较扎实,但是附加值偏低,中国是41个工业门类全部都有,重庆是41个工业门类做了39个,缺失的两个都涉及采矿类;
——资源禀赋很一般,除了有点煤矿,工业生产需要的石油、铁矿石、铜都依赖进口。
除了上述因素之外,重庆还有一个巨大的硬伤就是地处内陆城市,物流成本偏高。
虽然也靠着一条长江,但是三峡工程上马之前重庆码头能停靠的也就是千吨级的小船。
三峡工程上马之后虽然好了很多,但与长三角珠三角的海运物流相比相比,差了一个级别。
所以,我一直有一个观点,中国制造业上限是看长三角、珠三角,下限就是看重庆。
如果身处内陆的重庆都能将制造业做起来,都能开发出新质生产力,那么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担心中国经济的未来?
所以,以重庆为样本做深度观察解剖,由小见大由点带面,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对沿海地区重庆最大的短板是物流,最大的优势是政治地位高,这个高政治地位对于重庆也是一个潜在的巨大的利好。
因为重庆政治地位高,所以重庆招商引资相对其他地区就有不可比拟的优势,这个巨大的优势在推动重庆产业发展有时就有奇效。
举个例子。
新能源汽车是目前中国产业升级中表现最耀眼的产业。
但是,如果我们仔细分析,全国整车企业超过500家,真正在新能源汽车这个赛道跑出来并且取得一定成就的不超过30家。
这里面重庆就跑出来两家企业,一个赛力斯,一个长安。
不仅如此,赛力斯的问界M7目前是国内30万以上车型的销量第一,M9是国内50万以上车型的销量第一。
现在问题来了,在新能源汽车这个赛道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为什么身处内陆的重庆汽车产业能脱颖而出,在全国新能源汽车版图上抢下一席之地呢?
重庆到底做对了什么事?
这是一个有心栽花花也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故事。
21世纪初,重庆依托自己很高的政治地位引进了完整的笔电产业链,一直到现在全球30%的笔记本电脑以及10%的智能手机生产都在重庆完成。
本来嘛,笔电产业链也就是干委托代工的事情,产值虽然大,但是附加值不高,也就是能给地方带来一定的就业与税收。
但是2017年之后,新能源汽车这个泼天富贵的风口来了。
全中国所有的整车企业都在积极向新能源汽车转型,而新能源汽车从出生之日开始就是与汽车智能化深度绑定的(我们后面会单独谈这个问题)。
重庆完整的笔电产业链为重庆汽车智能化开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汽车智能化的基础是硬件,而笔电产业链恰好就能为汽车智能化提供全套完整的硬件设施,这就是重庆汽车产业新能源转型独有的优势。
在重庆搞汽车智能化开发太方便了,同时也有成本优势。
华为为什么首先找到赛力斯合作?
北斗星通为什么落户重庆搞汽车智能座舱?
长安为什么能开发多款车型搭载不同的汽车智能化技术?
这一切统统都指向一个原因,重庆有全国第一流并且完整的笔电产业链。
在21世纪初,重庆市引进笔电产业链的时候,可能自己也没想到,未来重庆汽车产业能够突出重围大放异彩恰恰就是因为这个引进笔电产业链的决策。
本来就想找一点代工的加工费,没想到却为重庆汽车新能源转型插上了翅膀!
从这个案例中大家是不是隐隐感知到什么?
重庆仅仅就是无意中引进了笔电产业链就让重庆汽车接到新能源汽车起飞的泼天富贵。
那么推而广之,中国不遗余力搞全产业链,精心组织实施专精特新战略,千般百计培育出制造业不同赛道上千个隐形冠军,这一切意味着什么?
这都不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了,而是只要有条件给我将柳树统统都种上!
那么我们就一定是未来“成荫”的最大赢家!
所以,最近几年全世界有两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其1,不管是什么科技发明出来,中国一定是应用领域最大的赢家。
国外在5G技术应用上最多搞出来一个视频会议,而我们呢?
无人港口、无人矿山、工业互联网、远程医疗、远程授课等等遍地开花。
比如AI技术是老美率先突破的,但是老美也就是利用AI搞搞视频与图文,而我们呢?
各行各业AI应用也是遍地开花(后面我们就会讲相关案例)蓬勃发展。
其2,全球不管出现什么突发性的灾难事件,中国也一定是最大的赢家,而且是躺赢那种。
先是新冠疫情,让中国制造业突飞猛进,外贸顺差直接翻倍,从过去每年3000—4000亿美元直接变成8000亿美元以上;
然后是俄乌战争,欧洲制造业不行了,我们躺赢,俄罗斯被西方制裁,我们再次躺赢;
所以,通过新能源汽车这个案例,大家是不是体会到了以重庆为样本做深度观察解剖,由小见大由点带面的意义?
下面,我就给大家聊一聊这一次跑重庆企业的一些感悟。
2 多点出击
汽车产业链:长安、北斗星通。
前段时间有一个新闻,大致就是欧洲汽车巨头集体退出新能源汽车这个赛道。
因为这个新闻,然后很多人就认为,新能源汽车也就是我们自嗨,根本就不会有什么前景。
然后我就带着这个问题请教了长安集团的某个技术副总。
这个专家对于这个问题一针见血指出,新能源汽车是与智能化深度绑定的,你要发展智能化就必须是电车,油车搞智能化是没有前途的。
为什么?
有两个原因,我尽量用通俗语言描述一下。
其1,智能化越复杂,越高级就越吃电,油车电力供应根本就无法满足智能化的高级需求,至少是L2以上就不行,
其2,油车控制系统是机械控制,与电机控制相比反应太慢,如果我们要搞自动驾驶,机械控制这种反应速度无论如何是不行的,光是延迟传导就可能出事。
所以如果你相信智能化是汽车未来的趋势,那么油车就是没有前途的。
欧美企业集体退出新能源汽车这个赛道,原因无他,无论是技术还是成本控制,中国新能源汽车对于他们都是降维打击。
举个例子。
北斗星通,这个北斗旗下的一个企业,落户重庆主要是依托北斗全球定位的优势搞汽车智能化。
目前北斗星通主要产品就是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座舱,这个智能座舱现在每年出货超过200万套。
但是我看了一下合作的车企,基本都是三线品牌,其车型都是售价10万元左右的。
说实话,北斗星通的智能座舱与华为的智能驾驶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这也可以理解,华为搞智能驾驶研发人员有7000人,北斗呢?还不到1000人。
那么为什么北斗的智能座舱出货如此迅猛呢?
每年保持近30%的增长,每年在全国出货量已经是坐三望二。
因为便宜!
北斗的一个智能座舱售价也就是几千元(1000—6500元),对于一个售价10万左右的汽车而言,这个价格是可以接受的。
毕竟也有了基础的智能驾驶功能,最新款的(售价6500元)甚至还有自动泊车功能。
大家想一想,买一台10万左右的汽车,就具备目前几十万油车的智能驾驶功能,甚至犹有过之。
这个性价比就太高了,大部分汽车消费者不就是在这个价格层面吗?
华为自动驾驶光是软件包售价就是3.6万,如果加上智能座舱以及各种硬件,售价可能高达好几万,这个价格只能是30万以上的车型才能承受。
虽然华为自动驾驶技术很牛逼,但是确实不是低端车型可以消费的。
对于欧美车企而言,智能化往高端走,干不过华为,往低端走,又卷不过北斗星通这类品牌,所以放弃等死也就是没办法的事情。
在这个意义上,中国新能源汽车前途无量。
那么对于国外对华汽车搞关税壁垒的问题。
这个企业也有对策。
我们在参观长安的时候,对于汽车企业走出去,长安也有对应的步骤。
企业把独联体、中东、非洲、中南美洲,定位为战略攻坚市场,意思就是追求市占率;
将欧洲、东南亚定位为战略培育市场,意思就是先进去再说;
将北美定位为战略跟踪市场,意思就是观望寻找进入的办法。
总之,我们新能源汽车国际化还很不够,这句话的另一层意思就是国际市场还很大,先把能做能开拓的市场做起来就不得了了,其他的以后再说。
长安集团目前每年大概要卖200万台汽车,就这种规模就能带动100万人就业。
中国目前长安这种的汽车大型集团有4个,这就是带动400万人就业。
中国还有近500家汽车企业,如果未来几年将独联体、中东、非洲、中南美洲这些市场拿下来,规模效应还能翻一倍。
这就是新质生产力,这就是新的经济动能。
还有就是高科技应用一旦开始普及,同时就会产生更多的意料之外的收获,就会产生新的经济增量。
参观北斗星通的时候,有一件事印象很深刻。
北斗星通不但做车联网,也做船联网,目前应用主要做渔船的联网。
这个事是怎么做起来的呢?
事情是这样的,我国在南海与一些国家存在领海争端,虽然我们一直宣称自古以来,但是如果你的渔船不经常去自己宣称的海域作业,这个自古以来就缺乏现实的依据。
所以国家就鼓励渔民去某些远洋海域作业。
虽然国家鼓励,但是渔民不愿意啊,去远洋别的不说光是油费都花费更多。
后来国家就干脆给渔民补贴,只要去远洋作业,油费国家买单,但怎么保证渔民拿了补贴就一定要去远洋呢?
于是就要在渔船上安装一个北斗的终端,有了这个,渔船去了那里,国家有关部门就一清二楚。
就这样一口气在10万条渔船都安装的北斗终端,形成我国第一张船联网。
这玩意安装之后发现渔民还有一个现实的需求,就是在远洋作业之后获得鱼货后渔民第一时间希望了解国内不同港口不同鱼货的实时价格信息。
北斗星通了解这个情况之后,干脆找到青岛一家企业合作,让青岛这个企业采集国内各大港口鱼获的实时信息,并且与渔民进行实时交易——
也就是说,渔民在远洋获得鱼获之后,可以迅速将这些鱼货卖出去,当然要约定交货时间与地点。
这个系统建立起来之后,对渔民帮助极大,也大大提高了渔民远洋作业的效率。
不仅如此,因为渔船都安装了北斗终端,有关部门可以在国内实时掌握渔船的位置地点,遇到海洋气候变化,可以提前预警渔民回避,有时甚至是强制性的——
某某渔船你不在某某时候回到某某港口,就取消你的油料补贴,就用这些手段,居然让渔民出海伤亡率降低了50%。
我们在现场看企业演示这个船联网的时候,我发现一个细节,不是说有10万条船吗,为什么企业终端显示屏上面的数据只有6万多?
企业解释,有一些渔船在较为敏感海域活动,呃呃你懂的,这些渔船信息出于信息安全的考虑就不在企业终端显示。
了解这个信息之后,我对前段时间仁爱礁与菲律宾的冲突有了更深的认识,菲律宾组织民用船只冲击我们仁爱礁怎么可能得逞?
我们有关部门分分钟可以调集几千甚至上万只渔船助阵,用人海战术淹也淹死你了。
以前看到国内战略界有一个报告,这个报告有一个新名词叫做“渔业开疆”。
当时理解不到这个名词的含义,现在基本算是搞明白了,也就顺带搞懂了网络上的一个顺口溜的含义——
保家卫国农业部,开疆拓土渔政局。
生命科学:金凤国家实验室。
高质量发展其实不仅仅是制造业,也不仅仅是财富的可持续增加,还包括其他方方面面,比如生命健康,这里给大家分享的就是一个涉足生命健康企业的见闻。
金凤实验室是一个国家级的病理研究实验室。
病理就是发病原因与原理的研究,所有的疾病如果把发病原因与原理找到了,才谈得上治疗,否则都是瞎蒙。
金凤实验室就是做的这个事情,当然这个国家级实验室针对的病理研究主要是脑疾病与部分恶性肿瘤的病理研究,就这样,也有12个院士领衔的几十个团队在做。
最辉煌的成绩就是新冠期间,某院士第一时间带队到火神山医院做尸检,最快时间找到新冠发病机理,国家才据此提出新冠诊疗方案。
这几年这个实验室做出的成果也不少,比如针对肺癌,现在肺癌治疗最有效的方案就是找到基因靶点,研发针对性药物,然后基本就能实现100%治疗痊愈。
目前该实验室已经找到2000多个靶点,开发出上百款针对性药物(当然,药物开发主要靠国外),大幅度提高了肺癌痊愈率。
其实我对这个实验室最感兴趣的就是他们开发的重大疾病下一代诊断技术系统。
这个系统是这样的运作模式:
大医院无法判断病因的疑难杂症(医院能判断病因的他们不做)将相关数据资料上传给实验室,然后在AI辅助下进行初步分析。
分析结果上传实验室,实验室组织专家(包括国内的专家、实验室的专家、国外的专家)在5G技术支持下进行讨论分析,分析结果形成报告回传给医院,并且跟踪治疗结果。
这个模式最厉害的就是专家讨论过程与结果都要上传给AI,也就是集合人类顶尖的病理专家的经验结合真实案例去训练AI 。
假以时日,未来这个AI会多么强大简直让我浮想联翩。
给大家举一个类似的案例。
以前我们都认为,不管AI多么强大都不可能在围棋领域战胜人类顶尖棋手,结果呢?
工程师就用人类棋手的棋谱不断的训练AI,现在的AI已经可以让人类顶尖棋手差不多3个子左右,也就是可以让超过20目!
用人类棋手的棋谱训练的AI远远超过人类顶尖棋手水平。
同样,现在用人类顶尖病理专家现场会诊案例不断训练AI ,那么未来这个AI病理专家会有多厉害?
如果这个AI系统成熟之后,可以复制到各大医院,将会给我们医疗系统带来怎样翻天覆地变化?
只要我们拿着自己的检查数据上传给AI,然后就可以获得超越人类顶尖病理专家水平的诊断,那么我们健康水平是不是就可以得到大幅度提升?
我们还需要打破头去三甲医院看病吗——除了手术,一般疾病可能在社区医院就完全可以了。
说到手术,我在金山科技也了解到现在手术机器人发展也很快。
与人类医生相比,手术机器人有几个不可替代的优势,包括发挥稳定,不会疲劳,手术精准,特别在我们人体内部很多部位,用人手是无法操作精细的动作的,但是手术机器人就可以。
所以现在很多过去要做大手术的都变成微创手术,过去要在医院术后躺几周的,微创手术之后立刻就可以下床,患者的痛苦大幅度下降。
对于,手术机器人现在也是通过AI来训练。
AI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假以时日,人类医学从病理诊断,到治疗都会AI化。这大概也是高质量发展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吧。
文化产业:永川科技片场。
在永川科技片场,我们不仅看到了一站式拍摄服务平台的演示,体验了在线三维取景、选角等过程。
而且体验了以虚拟拍摄技术为核心,涵盖XR、VR、动作捕捉的拍摄技术,以及对标好莱坞电影级别的国内最大科技摄影棚。
通过科技摄影棚制作,不仅可以大大降低演员安全风险、而且可以缩短拍摄周期并且节约拍摄成本。
以前我们在电影“速度7”看到的在火车厢顶打斗躲避隧道的场面,除了存在安全风险和较长的拍摄周期外,光是制作成本也高达1000万美元;
但如果在永川科技片场科技棚拍摄同样的镜头,效果更好,成本可能也就不到100万美元。
基于上述原因,永川科技片场摄影棚也已经被阿汤哥剧组预约排期到2025年。
说实话,永川科技片场妥妥就是传媒影视界的新质生产力啊!
总体而言,这一次主办方很是花了一点心思的,带我们跑的点虽然是以制造业为主,但是也兼顾了生命健康、影视传媒、甚至还有生态农业,让我们可以多维度观察不同行业新质生产力那种蓬勃的生命力。
这里限于篇幅就不一一介绍了。
怎么说呢?
由小见大由点及面,通过重庆这个微缩版中国的样板,我看到各行各业都孕育着生机勃勃的新质生产力,看到高质量发展的未来希望。
3 还需要更多
网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些言论,这些高科技产业发展得再好,与我们普通人有什么关系?
这个关系就太大了。
新质生产力带来的是科技的发展,是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对应的带来的高薪岗位是实实在在的。
比如赛力斯招普通技术工人已经达到8000元一个月,如果是研发岗位,这个工资会更高。
这就是产业的突破给普通人带来的实惠。
要知道外资与我们搞的合资车企基本不会将研发设在国内的,新能源的崛起与合资车企最大的变化就是能给国内创造一大批高薪岗位。
另外,一个制造业就业岗位能带动2个服务业岗位,如果是高薪岗位那么带动的服务业岗位数量会更多。
现在我们面临的问题表面上看是房地产下跌速度太快,直接导致房地产关联的传统产业也很不景气,其实真正的问题是经济动能换挡阶段的阵痛——
我们新质生产力发展还不够充分,暂时还不能给社会创造足够的高薪就业岗位,暂时还不能弥补房地产下行的缺口。
但是按照目前的趋势,新质生产力发展起来做大做强也是早晚的事情。
现在我是越来越坚定不相信中国会成为第二个日本的。
日本最大的问题是国内市场太小,领土几乎没有什么腾挪余地,这就导致日本经济高度依赖国际市场。
但是日本政治又不独立,经济发展空间被老美卡得太死。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日本所有追求经济独立的领导人都被老美直接物理性的清除掉了,这才导致日本失去了三十年。
中国不但政治独立,发展空间极大,而且国内就是14亿人口的统一大市场。
最为重要的是,我们全产业链系统化优势是无人能撼动的。
所以如果把日本比喻成一条河流,那么中国就是一片大海。
河流可以人为改变走向,但是大海不会,大海是所有河流的终极归宿。
重庆去年制造业产值是2.6万亿,重庆去年还制定了一个雄心勃勃的33618计划。
大致用5年左右时间,要培育3个万亿级的产业集群,3个5000亿级的产业集群,6个千亿级的产业集群,以及18个新兴产业集群。
也就是用5年时间将重庆制造业产值翻一倍左右达到5万亿左右。
看到重庆各行各业培育的新质生产力,我觉得这个33618计划是有很大概率实现的。
那么,当身处内陆的重庆都有很大概率在未来五年左右实现制造业翻番的计划,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对中国经济未来失去信心呢?